地名起源於最初拓墾的人民在該地建村,村中有一棵需要四個人才能合抱起來的大楓樹,村民皆以此處為閒暇聚會的地方,又為了與台中縣大雅鄉的『上楓樹村』做區別,而名為『下楓樹腳』•因里內道路多,除楓樹巷是主要的巷道外,其他的旁支道路就好像人的腳趾;再加上里內有顆百年老楓樹,楓樹腳之名遂流傳開來•
        乾隆年間,以來自福建的漳籍陳、柳、黃姓墾戶為多,所以現在楓樹里仍以陳、黃二姓居多•先民順著楓樹溪,搭屋成聚,以粗碩渾圓楓樹下的楓樹恭維崇敬的信仰中心•陳家十八世祖陳榮烈、地方仕紳籃林、何倫引領村人在封閉的聚落 裡,營造生活中民俗文化的氛圍,發展出獨特的社區文化•其中參予景華軒北館演唱彈奏是社區裡每戶人家弟子的必修課,可稱為戲劇社區•後因工商發展年輕人外移,景華軒因人才斷層而逐漸凋零•
         昔日因具有深厚戲劇文化基礎,到外地演出而開闊了視野,村中長輩對村中鄉土之愛,更有了特殊的情感•在一九八一年社區土地規劃重整,社區民眾拒絕區段徵收的利誘,保留住約四十二起農田 和自然生態原野,讓楓樹社區擁有都是農田的綠意景觀•
        楓樹社區位於台中市南屯區,西鄰烏日鄉,係都市的邊陲發展地帶,屬於半農業型態的社區,已獲得省府評選為績優社區,文建會也拍攝製作紀錄片•社區中有和溪支流後壁溪〈即為楓樹腳溪〉流經•一進入社區,映入眼簾的便是三合院是古厝、農田極小溪的傳統人文巷道紋理•農田景觀隨著季節而變化,夏季是風中搖曳的稻穗田,冬季則成了一大片黃澄澄的油菜田景觀•社區內還保存不少龍眼樹、芒果樹、椰子樹、樟樹、榕樹等大樹,綠葉皆已成蔭,有些甚至已有百年的高齡•民國八十四年整治楓樹腳溪, 在二千三百公尺的溪流沿岸兩側種植楓香樹,未來必將成為台灣賞楓的一個據點•

         今日楓樹里所含括里域有庄民貫稱的:『楓樹三角頭』、『田寮』和『新村』,『楓樹三角頭』是指頂厝〈1、2、3鄰〉、中角厝〈4、5、6鄰〉、下角厝〈7、8鄰〉,『田寮』是指麻園頭西邊的9鄰,犁頭溪以西的黎明路一段和楓樹西巷一帶,民國七十年後櫛比 鱗次蓋起的街市化區,就叫『新村』•目前住民仍以陳、黃兩性居多,堅守農耕的庄民,分佈在『田寮』為多•